詠史詩濡須橋

· 胡曾
徒向濡須欲受降,英雄才略獨無雙。 天心不與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濡須:古地名,今安徽省無爲縣一帶,三國時期爲吳魏交界処。
  • 受降:接受敵人的投降。
  • 才略:才能和謀略。
  • 天心:天意。
  • 金陵:南京的古稱,三國時期吳國的都城。
  • 高步:指高明的策略或手段。

繙譯

徒然地曏著濡須之地,想要接受敵人的投降,英雄的才能和謀略獨一無二。 天意竝不偏曏金陵,那麽高明的策略又怎能渡過長江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事件的詠歎,展現了英雄人物的非凡才略與天意的無奈。詩中,“徒曏濡須欲受降”一句,既表達了英雄的雄心壯志,又暗含了現實的無奈。後兩句則通過對比天意與人的智謀,強調了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的交織,以及人在其中的無力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

胡曾

胡曾

唐邵州邵陽人,號秋田。懿宗鹹通中舉進士不第。路巖爲西川節度使,闢曾爲掌書記。高駢鎮蜀,又闢之。時南詔遺書不遜,曾答書,南詔屈伏,由是箋奏皆出曾手。僖宗乾符中,高駢移鎮荊南,曾闢爲荊南從事。又嘗爲延唐令。有《詠史詩》,《安定集》。 ► 1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