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賜錢武肅王鐵券歌
妖兒初下含元殿,天子仍居少陽院。
諸藩從此擁連城,朝貢皆停事攻戰。
岐王已去樑王來,長安宮闕生蒿萊。
天目山前異人出,金戈雙舉風煙開。
羅平惡鳥啼初起,犀弩三千射潮水。
歸來父老拜旌旗,釃酒槌牛宴鄉里。
擊裘駿馬驕春風,錦袍玉帶真英雄。
詔書特賜誓終始,黃金縷字旌殊功。
虎符龍節彤弓矢,後嗣猶令赦三死。
盡言恩寵冠當時,天府丹書未逾此。
摩娑舊物四百年,古色滿面凝蒼煙。
天祐宰相署名在,尋文再讀心茫然。
古來保族須忠節,受此幾人還覆滅。
王家勳業至今傳,不在區區一方鐵。
人生富貴知幾時,泰山作礪徒相期。
行人曾過表忠觀,風雨斷蘚埋殘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妖兒:指宦官。
- 含元殿:唐代長安城內的一座宮殿。
- 少陽院:唐代皇宮中的一處院落,天子居住之地。
- 朝貢:指周邊國家或藩屬國向中央王朝進貢。
- 岐王、梁王:均爲唐朝時期的藩王。
- 蒿萊:雜草。
- 天目山:位於今浙江省西北部。
- 金戈:金屬製的長矛,泛指兵器。
- 羅平惡鳥:傳說中的兇鳥,比喻叛亂。
- 犀弩:用犀牛角製成的弩。
- 旌旗:旗幟的總稱。
- 釃酒:濾酒。
- 槌牛:宰牛。
- 虎符、龍節、彤弓矢:均爲古代帝王賜予將領的信物,象徵權力和榮耀。
- 赦三死:三次免死的特權。
- 天府:指皇家的府庫。
- 丹書:用硃砂書寫的詔書,表示重要和正式。
- 摩娑:撫摸。
- 天祐:唐朝末年皇帝的年號。
- 宰相:古代官職,相當於現代的總理。
- 勳業:功勳和業績。
- 泰山作礪:比喻堅定的意志或決心。
- 表忠觀:紀念忠臣的祠堂或碑刻。
- 斷蘚:苔蘚斷續,形容年代久遠。
- 殘碑:殘破的石碑。
翻譯
宦官初下含元殿,天子仍居少陽院。諸藩從此擁連城,朝貢皆停事攻戰。岐王已去梁王來,長安宮闕生蒿萊。天目山前異人出,金戈雙舉風煙開。羅平惡鳥啼初起,犀弩三千射潮水。歸來父老拜旌旗,釃酒槌牛宴鄉里。擊裘駿馬驕春風,錦袍玉帶真英雄。詔書特賜誓終始,黃金縷字旌殊功。虎符龍節彤弓矢,後嗣猶令赦三死。盡言恩寵冠當時,天府丹書未逾此。摩娑舊物四百年,古色滿面凝蒼煙。天祐宰相署名在,尋文再讀心茫然。古來保族須忠節,受此幾人還覆滅。王家勳業至今傳,不在區區一方鐵。人生富貴知幾時,泰山作礪徒相期。行人曾過表忠觀,風雨斷蘚埋殘碑。
賞析
這首詩歌通過描繪唐朝末年的政治動盪和藩鎮割據,展現了錢武肅王的英勇事蹟及其所受的殊榮。詩中,「妖兒」、「岐王」、「梁王」等詞語勾勒出了一個王朝衰落的畫面,而「天目山前異人出」則象徵着錢武肅王的崛起。詩的後半部分通過描述錢武肅王的戰功和所受的賞賜,表達了對忠臣的讚頌和對功名的深刻反思。最後,詩人通過對殘碑的描寫,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忠臣精神的緬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