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狼篇

· 陸深
狼來村煙黑,狼去村煙紫。迢迢青川路,雞豚豈堪此。 雞豚尚可,殺我稚子。使者從東來,耰鋤借閭里。走馬競風電,脫轡及日晷。 常年四境愁,此夕一擊死。姬公驅猛,志在安民。留侯揮椎,匪爲一身。 河清海晏,物阜風淳。歌我搏狼,以告臣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迢迢(tiáo tiáo):遙遠的樣子。
  • 耰鋤(yōu chú):古代的一種農具,用來平整土地。
  • 閭里(lǘ lǐ):古代的居民區,這裏指村民。
  • 日晷(rì guǐ):古代用來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這裏指時間。
  • 姬公:指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曾輔佐周成王,有「安民」之志。
  • 留侯:指漢初的謀士張良,他曾用鐵椎刺殺秦始皇,有「爲一身」之志。
  • 河清海晏(hé qīng hǎi yàn):比喻天下太平。
  • 物阜風淳(wù fù fēng chún):物產豐富,風俗淳樸。

翻譯

狼來時,村莊的炊煙顯得暗淡;狼離去,炊煙又恢復了紫色的光彩。遙遠的青川路上,雞和豬怎能承受這樣的威脅。 雞和豬尚且可以犧牲,但怎能讓我那幼小的孩子受到傷害。使者從東方來,借用村民的農具。他騎馬如風如電,脫下馬轡,趕在日落之前。 常年四境都充滿了憂愁,今夜一擊將狼殺死。姬公驅趕猛獸,志在安定民衆。留侯揮動鐵椎,並非只爲個人。 如今河清海晏,物產豐富,風俗淳樸。我們歌頌這次搏狼的壯舉,以此告慰臣民和鄰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村民與狼的鬥爭,以及使者及時趕來幫助村民的情景。通過對比狼來狼去的村莊景象,突出了狼患的嚴重性和村民的無奈。使者的到來和迅速行動,象徵着希望和拯救。詩中提到的姬公和留侯,分別代表了爲民除害和爲國爲民的志向,體現了作者對正義和英雄行爲的讚美。結尾的「河清海晏,物阜風淳」則是對和平繁榮時代的嚮往,而「歌我搏狼,以告臣鄰」則是對這次勝利的慶祝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