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復秀才賦行李中一物得紈扇

· 高啓
不畫乘鸞女,應憐素質新。 霜機驚落早,風麈尚揮頻。 席上曾歌怨,窗間或掩顰。 何如爲君子,遠路障埃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乘鸞女:指仙女,傳說中乘鸞鳥飛翔的女子。
  • 素質新:指扇子質地純淨、新穎。
  • 霜機:指織扇的機器,這裏比喻扇子。
  • 風麈:指風塵,比喻世俗的紛擾。
  • 揮頻:頻繁揮動。
  • 歌怨:歌唱中的哀怨之情。
  • 掩顰:皺眉,表示憂愁。
  • 障埃塵:遮擋塵埃,比喻保護或幫助。

翻譯

這把扇子上沒有畫乘鸞的仙女,但應該憐愛它那清新純淨的質地。 清晨的霜降驚動了織扇的機器,而風塵中它仍頻繁地被揮動。 在宴席上,它曾被用來歌唱哀怨的曲調,在窗間,它或許用來遮掩憂愁的眉頭。 它如何能成爲君子的伴侶,在遠行的路上幫助遮擋塵埃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一把紈扇,寄託了對友人周復秀才的深情祝願。詩中,「不畫乘鸞女,應憐素質新」讚美了扇子的純淨與新穎,暗喻周復秀才的品格高潔。後句以扇子在風塵中的頻繁使用,隱喻周復秀才在世俗中的堅韌與不屈。末句「何如爲君子,遠路障埃塵」則表達了詩人希望扇子能成爲周復秀才旅途中的良伴,幫助他遮擋世俗的塵埃,寓意深遠,情感真摯。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