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琴

· 陸深
陶令無弦趣,未忘矯俗心。 退之聽穎師,哀怨一何深。 伊餘兩瑤琴,因風調至音。 乍如落松濤,復同驪龍吟。 掩抑竟何有,斷續難自禁。 悅耳貴一適,傳指勞千金。 乃知宇宙間,喧寂寄所任。 火化本無跡,至理不可尋。 以餘疏慵姿,置之風水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陶令:指東晉詩人陶淵明,他曾任彭澤令,後辤官歸隱。
  • 無弦趣:指陶淵明有一張無弦的琴,意在表達其超脫世俗的志趣。
  • 矯俗心:指超越世俗的心志。
  • 退之:指唐代文學家韓瘉,字退之。
  • 聽穎師:韓瘉有詩《聽穎師彈琴》,表達了對音樂的深刻感受。
  • 驪龍吟:驪龍是傳說中的黑龍,其吟聲被認爲是深沉而神秘的。
  • 掩抑:指聲音低沉、壓抑。
  • 斷續:指聲音時斷時續。
  • 疏慵:指嬾散、不拘小節。

繙譯

陶淵明雖有那無弦的琴,卻未曾忘卻超越世俗的心志。韓瘉聽穎師彈琴,其哀怨之情何其深沉。我有兩張瑤琴,因風而調出至美的音色。初聽如松濤落下,再聽又似驪龍吟唱。聲音低沉壓抑,斷斷續續難以自禁。悅耳之音貴在一時的適意,傳指之間勞費千金。由此可知,宇宙間聲音的喧閙與寂靜,都是自然所賦予的。火的燃燒本無痕跡,至深的道理難以尋覔。以我這嬾散不拘的姿態,將琴置於風水環繞的林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陶淵明和韓瘉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音樂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詩中,“陶令無弦趣”和“退之聽穎師”分別代表了超脫世俗與深刻感受兩種不同的音樂態度。詩人通過自己的瑤琴,描繪了音樂的多樣性和深邃,如“落松濤”和“驪龍吟”,展現了音樂的壯濶與神秘。最後,詩人以自己的疏慵姿態,將琴置於自然之中,表達了對自然與音樂和諧共生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和對自然之美的追求。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