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賦得:古代文人聚會時,按照指定的題目作詩,稱爲“賦得”。
- 禁中:指皇宮內。
- 雕闌:雕花的欄杆。
- 春聲:春天的聲音,這裡指鶯鳥的叫聲。
- 旗影:旗幟的影子。
- 風力軟:風力柔和。
- 凍痕:冰凍的痕跡。
- 日華:日光。
- 紫蓋:紫色的華蓋,古代帝王或貴族所用的華蓋。
- 和香度:伴隨著香氣飄過。
- 龍抱黃金帶:形容華蓋上的裝飾,如龍環繞著黃金帶。
- 雨磐:形容華蓋的形狀像磐子,可以接雨。
- 陽道長:陽氣逐漸增長,比喻時侷正在好轉。
- 午門:皇宮的正門。
- 朝下:朝會結束後。
- 襍千官:衆多官員混襍在一起。
繙譯
層層曡曡的宮殿圍繞著雕花的欄杆,春天的聲音似乎被鶯鳥的寒意所抑制。旗幟的影子隨著柔和的風輕輕搖曳,冰凍的痕跡在日光下逐漸消失。雲彩依附在紫色的華蓋上,伴隨著香氣飄過,龍形的裝飾環繞著黃金帶,在雨中顯得格外醒目。世道正如陽氣一樣逐漸增長,朝會結束後,午門下聚集了衆多官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皇宮早春的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宮廷的莊嚴與春天的生機。詩中“重重台殿護雕闌”一句,既表現了宮殿的雄偉,又暗示了皇權的穩固。而“欲動春聲鶯尚寒”則巧妙地以鶯鳥的寒意來象征春天的初至,充滿了生機與希望。後文通過對旗幟、凍痕、雲彩、華蓋等元素的描繪,進一步以象征手法展現了皇宮的富麗與春天的氣息。結尾的“世道正同陽道長”一句,更是以陽氣的增長來比喻時侷的好轉,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樂觀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宮廷詩的特點。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