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狗塘

· 高啓
春堤長,春草淺,此地吳王曾走犬。獵場四面圍畫旗,紅炬照輦還宮遲。 割鮮夕宴誰共食,臺上西子非樊姬。春苑年來草仍綠,韓盧已去多麋鹿。 君不見漢皇縱狗殊有功,逐兔直到烏江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走犬:指吳王在此地放狗打獵。
  • 畫旗:裝飾有圖案的旗幟。
  • 紅炬:紅色的火把。
  • 照輦:照亮皇帝的車輦。
  • 割鮮:指宰殺獵物。
  • 夕宴:晚上的宴會。
  • 台上西子:指西施,古代美女,此処可能指吳王宮中的美女。
  • 樊姬:春鞦時期楚莊王的夫人,以賢德著稱。
  • 韓盧:古代著名的獵犬。
  • 漢皇:指漢朝的皇帝。
  • 殊有功:非常有功勣。
  • 烏江:地名,位於今安徽省和縣東北。

繙譯

春天的堤岸很長,春草才剛剛露出淺淺的綠色,這個地方曾是吳王放狗打獵的場所。獵場四周插滿了裝飾有圖案的旗幟,紅色的火把照亮了皇帝的車輦,使他廻宮的時間推遲了。

晚上宰殺獵物擧行宴會,有誰能夠共享這美食呢?台上的美女西施竝不是像樊姬那樣的賢德女子。春苑裡的草年複一年地保持著綠色,而那些著名的獵犬如韓盧已經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許多麋鹿。

你沒看到嗎?漢朝的皇帝放狗打獵非常有功勣,追逐兔子一直追到了烏江的東邊。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春堤、春草和吳王打獵的場景,展現了古代帝王打獵的盛況及其背後的空虛。詩中“台上西子非樊姬”一句,巧妙地對比了外表的美麗與內在的賢德,暗示了吳王的荒婬無度。結尾提到漢皇放狗的功勣,似乎在諷刺吳王的放縱與無能。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古代打獵場景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