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醉樵

· 高啓
川釣已遭獵,野耕終改圖。不如山中樵,醉臥誰得呼。 採山不採鬆,松花可爲酒。酒熟誰共斟,木客爲我友。 木客已去空石牀,舉杯向月邀吳剛。借汝快斧斫大桂,要令四海增清光。 林風吹髮寒擁耳,獨枕空尊碧巖裏。此時忘卻負薪歸,猛虎一聲驚不起。 世間萬事如浮煙,看棋何必逢神仙。青松化石鶴未返,酒醒又是三千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樵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川釣:在河中釣魚。
  • 野耕:在野外耕作。
  • 改圖:改變計劃或行動。
  • 木客:傳說中的山林小神。
  • 吳剛:中國神話中因犯錯被罰在月宮伐桂樹的仙人。
  • :砍,削。
  • 負薪:揹着柴火。
  • 浮煙:比喻虛幻不實的事物。
  • 化石:變成石頭。

翻譯

在河中釣魚已遭獵人的干擾,野外耕作也終究改變了計劃。不如在山中做樵夫,醉臥山間,無人能呼喚。

採山中的木材,卻不採松樹,因爲松花可以釀酒。酒釀好了,誰來共飲?山林小神成爲我的朋友。

木客已離去,只剩下空蕩的石牀,我舉杯向月邀請吳剛。借你鋒利的斧頭砍下大桂樹,讓四海之內都增添清光。

林中的風吹動頭髮,寒冷刺耳,我獨自枕着空酒罈在碧綠的山岩裏。此時忘記了背柴回家的路,猛虎一聲驚叫,我卻沉睡不醒。

世間萬事如同浮煙一般虛幻,看棋何必等待神仙。青松化爲石頭,仙鶴還未歸來,酒醒後又是三千年過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中樵夫的隱逸生活,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和對神話傳說的引用,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紛擾的超脫。詩中「川釣已遭獵,野耕終改圖」反映了現實生活的無奈,而「不如山中樵,醉臥誰得呼」則展現了詩人對山林生活的渴望。通過與木客、吳剛等神話人物的交往,詩人構建了一個超然物外的理想世界,表達了對清靜生活的無限嚮往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詩人對自然和自由的深刻感悟。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