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兒北上屢月未決有不忍遠離之意口號速之
南陌千箱卜雨耕,東門五色又瓜生。
丈夫重有清時望,世路還從直道行。
數仞宮牆非惡地,兩齋弦誦是能聲。
扁舟五兩催行色,莫更前溪盡日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履兒:指作者的兒子。
- 北上:向北行進。
- 屢月:連續幾個月。
- 不忍:不願意。
- 口號:即興作詩。
- 南陌:南邊的道路。
- 千箱:形容很多。
- 卜雨耕:祈求下雨以利於耕作。
- 東門:東邊的城門。
- 五色:五彩斑斕,形容瓜果的多樣和豐富。
- 丈夫:男子漢。
- 重有:重視有。
- 清時望:清明的時代期望。
- 世路:人生道路。
- 直道行:正直地行走。
- 數仞宮牆:形容宮牆高大,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兩齋弦誦:指讀書聲,兩齋指兩個書房,弦誦指讀書聲。
- 能聲:有才能的聲音,指讀書聲。
- 扁舟五兩:小船上的五兩風帆,五兩,古代風帆的計量單位。
- 催行色:催促出發。
- 前溪:前面的溪流。
- 盡日橫:整天橫在那裏,指停留不前。
翻譯
南邊的道路上,人們祈求着雨水,以便耕作,東門的瓜果五彩斑斕,生機勃勃。作爲男子漢,我們重視在清明時代有所期望,人生的道路應該正直地行走。高大的宮牆並非不好的地方,兩個書房的讀書聲是有才能的聲音。小船上的風帆催促着出發,不要再在前面的溪流中整天停留不前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兒子北上的期望和鼓勵。詩中通過描繪南陌的耕作和東門的瓜果,寓意着生活的繁忙和豐富。作者強調了正直行事的重要性,並鼓勵兒子在清明的時代中有所作爲。最後,通過扁舟五兩的比喻,催促兒子不要猶豫,要勇敢前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父愛的溫暖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