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寺次韻杜進士喜予見過話舊之作

· 高啓
不辭鳴棹遠相尋,欲向江齋伴旅吟。 百事未成年已長,幾時才別夏將深。 萱留倦蝶連池綠,樹帶殘鶯滿寺陰。 恐被老僧嫌滯礙,舊遊休說更傷心。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鳴棹:划船時船槳擊水的聲音,這裏指划船。
  • 江齋:江邊的書房或居所。
  • 萱留:萱草,一種植物,這裏指萱草叢中。
  • 滯礙:阻礙,不便。

翻譯

我不惜划船遠行來尋你,只想在江邊的書房與你共吟詩篇。 百般事務尚未完成,年歲已長,不知何時才能告別這即將深沉的夏日。 萱草叢中,疲倦的蝴蝶停留在連綿的綠葉上,樹梢上帶着殘餘的鶯鳥,寺廟的陰影遍佈。 恐怕被老僧嫌我阻礙,舊日的遊歷還是不要說了,再說只會更加傷心。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鳴棹遠相尋」展現了詩人不辭辛勞的決心,而「江齋伴旅吟」則描繪了與友人共度的美好時光。後兩句通過對夏日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對時光易逝的無奈。最後,詩人擔心自己的到來會給老僧帶來不便,同時也怕回憶起舊日遊歷而更加傷心,這種細膩的情感表達,增添了詩歌的深情和韻味。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