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衲(nà):山中的僧衣。
- 雜繒(zá zēng):雜色的絲織品,這裏指僧衣的補丁。
- 法身:佛教術語,指佛的真身。
- 宗旨:佛教的教義。
- 化去僧:指已經圓寂的僧人。
- 楞伽(léng jiā):佛教經典之一,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翻譯
山中的僧衣經過寒風補綴着雜色的絲織品,我踏着白雲遍訪高山上的寺廟。 我已經見到了佛的真身,也曾聽聞已經圓寂的僧人傳授的佛教教義。 歸途中經過江邊的城池,誰會爲我施捨一頓飯呢?我定會回到舊院自己懸掛起燈籠。 明天應該會遺憾被千山萬水阻隔,想要詢問《楞伽經》的內容卻已無法做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僧人尋訪高山寺廟的情景,通過「山衲經寒補雜繒」和「白雲高寺遍尋登」等句,展現了僧人艱苦的修行生活和對佛法的虔誠追求。詩中「法身已見浮來佛,宗旨曾傳化去僧」表達了對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傳承的尊重。結尾的「明朝應恨千峯阻,欲問楞伽已不能」則流露出對佛法學習的渴望與無奈,體現了僧人對佛法的無限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