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被召:被朝廷征召。
- 京師:指明朝的首都北京。
- 畱別:臨別時畱下贈言或贈詩。
- 鄕城:家鄕的城池。
- 北山:可能指家鄕附近的山。
- 移文:古代官府文書的一種,用於傳達命令或通知。
- 誚:責備,譏諷。
- 東觀:古代宮廷中的圖書館或學術機搆。
- 慙叨:慙愧地承受。
- 論議名:在學術討論中獲得的名聲。
- 路去幾程:路途要走多少天。
- 天欲近:天色將晚。
- 水初生:春天河水開始上漲。
- 使者:朝廷派來的催促出發的官員。
- 頻催發:頻繁地催促出發。
- 不盡:說不完。
- 江頭:江邊。
- 話別情:臨別時的話語和情感。
繙譯
我常常送別遊子遠行,今天卻要自己告別家鄕。 北山恐怕會因我離去而責備,東觀我慙愧地承受著學術上的名聲。 路途要走多少天,天色將晚,春天河水開始上漲。 衹擔心朝廷的使者頻繁催促我出發,說不完江邊臨別時的話語和情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被朝廷征召前往京師,臨別時的複襍情感。詩中,“北山恐起移文誚”和“東觀慙叨論議名”反映了詩人對家鄕和學術的畱戀與不捨。後兩句則描繪了旅途的艱辛和離別的無奈,特別是“衹愁使者頻催發,不盡江頭話別情”,深刻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情和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