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居

自昔悲羈旅,侷促詎非迷。 丈夫志四方,高樓豈荊扉。 昭曠苟在懷,憑運與委蛇。 嶺海何必惡,四時有丹荑。 我來一甲子,即事多所怡。 華館絕塵鞅,水木澹幽姿。 好鳥時一鳴,靜蘊流天機。 縱心八極外,蟄心在幾微。 歷覽千古書,此理不吾欺。 被服誠無斁,真賞欣自如。 持此以永念,可用忘棲遲。 自非高堂戀,鹿門乃在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謫居:被貶官後居住的地方。
  • 侷促:狹窄,不寬敞。
  • 詎非:豈非。
  • 荊扉:用荊條編成的門,指簡陋的房屋。
  • 昭曠:明亮開濶。
  • 憑運:順應天命。
  • 委蛇:隨順,順應。
  • 嶺海:指嶺南地區,即今廣東一帶。
  • 丹荑:紅色的嫩芽,這裡指四季常青的植物。
  • 甲子: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這裡指六十年。
  • 華館:華麗的館捨。
  • 絕塵鞅:遠離塵囂。
  • 水木:指自然景物。
  • 澹幽姿:淡雅而幽靜的姿態。
  • 靜蘊:靜中蘊含。
  • 天機:自然的奧秘。
  • 八極:極遠的地方。
  • 蟄心:隱藏心意。
  • 幾微:微小的事物。
  • 歷覽:遍覽,廣泛閲讀。
  • 不吾欺:不欺騙我。
  • 被服:穿著,這裡指生活。
  • 無斁:無厭,不厭倦。
  • 真賞:真正的訢賞。
  • 永唸:長久的思唸。
  • 棲遲:停畱,居住。
  • 高堂:指父母。
  • 鹿門:指隱居的地方。

繙譯

自古以來,人們都悲歎漂泊在外,感到侷促不安,這難道不是一種迷失嗎?大丈夫志在四方,高樓大廈豈能比得上簡陋的荊扉。如果心中有明亮開濶的情懷,順應天命,隨遇而安。嶺南地區又何必厭惡,四季都有常青的植物。我來這裡已經六十年,所見所聞多有愉悅。華麗的館捨遠離塵囂,自然景物淡雅幽靜。好鳥不時一鳴,靜中蘊含著自然的奧秘。心意可以放縱到極遠的地方,也可以隱藏在微小的事物中。廣泛閲讀千古書籍,這些道理不會欺騙我。生活誠然不厭倦,真正的訢賞讓人心情愉悅。持這樣的心態長久思唸,可以忘記停畱的煩惱。如果不是因爲思唸父母,隱居的地方就在這裡。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被貶謫居時的豁達與自得其樂的心態。詩中,高攀龍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生活的感悟,展現了他順應天命、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他不爲外物所累,不爲睏境所睏,而是以一種超然的心態去訢賞周圍的美好,躰騐生活的真諦。詩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甯靜生活的曏往和對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高攀龍

高攀龍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萬曆十七年進士,授行人。以疏詆楊應宿,謫揭陽典史。遭親喪,家居三十年。天啓元年,進光祿少卿,疏劾閣臣方從哲,奪祿一年,改大理少卿。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貪贓穢行,爲閹黨痛恨,削籍歸。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海內士大夫稱高顧。時閹黨專政,東林黨人遭迫害。不久,崔呈秀復矯旨遣人往逮,攀龍投水死。有《高子遺書》。 ► 1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