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陳克威

· 區越
童髫曾共此絃歌,流水空驚歲月過。 舊學尚餘詩壁在,老年無奈酒狂何。 故山漸覺遊人少,末路應嫌惡少多。 索寞丘園成白首,上方長劍倩誰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童髫(tóng tiáo):指童年時期。
  • 絃歌:古代指以琴瑟伴奏的歌唱,這裏泛指音樂和歌唱。
  • 流水:比喻時間如流水般流逝。
  • 舊學:指舊時的學問或學術。
  • 詩壁:指刻有詩文的牆壁,這裏可能指留有詩人作品的牆壁。
  • 酒狂:指飲酒過度,失去常態。
  • 故山:指故鄉的山。
  • 末路:指人生的晚年或最後的階段。
  • 惡少:指品行不端的年輕人。
  • 索寞:形容孤獨寂寞。
  • 丘園:指鄉村田園。
  • 白首:指年老頭髮變白。
  • 上方長劍:指高懸的長劍,比喻高遠的志向或理想。
  • (qiàn):請,請求。

翻譯

我們曾在童年時一起歌唱,如今歲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令人驚歎。 舊時的學問留下的詩壁還在,但到了老年,我卻無法控制自己的酒狂。 故鄉的山漸漸覺得遊人少了,在人生的晚年,應該會嫌惡那些品行不端的年輕人太多。 我在孤獨寂寞的鄉村田園中變成了白髮老人,高懸的長劍,又有誰來磨礪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詩中,「童髫曾共此絃歌」與「流水空驚歲月過」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間的無情流逝。後句通過對「舊學」與「酒狂」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學問的留戀和對現實生活的無奈。結尾的「索寞丘園成白首,上方長劍倩誰磨」則抒發了詩人對理想追求的孤獨與無助,以及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晚景的深刻感悟。

區越

區越,參校廣州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四年刻《鄉賢區西屏集》(簡稱萬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簡稱民國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