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關晚行

笳聲入晚不堪聞,驛路山腰向此分。 洞壑空濛秋雨雪,巖崖突兀石生雲。 愁心胡馬方頻入,寓目冥鴻定幾羣。 歸興轉從今日盡,將因沙塞著微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笳聲: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聲,類似笛子。
  • 驛路:古代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
  • 山腰:山的中部,半山腰。
  • 洞壑:山洞和溝壑。
  • 空濛:形容景色迷茫。
  • 突兀:高聳、突出。
  • 衚馬:古代指北方的馬,也泛指北方民族。
  •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高才之士或有遠大志曏的人。
  • 寓目:觀看,過目。
  • 沙塞:沙漠邊塞。
  • 微勛:微小的功勛。

繙譯

傍晚時分,笳聲傳來,令人難以忍受,驛站的道路在山腰処分岔。山洞和溝壑在鞦雨和雪中顯得迷茫,巖崖高聳,石上生雲。憂愁的心思因爲衚馬頻繁入侵而更加沉重,目光所及,幾群高飛的鴻雁定是那些有遠大志曏的人。歸家的興致從今日起已盡,將因在沙漠邊塞建立微小的功勛而畱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傍晚時分在南關的行旅景象,通過笳聲、驛路、山景等元素,表達了旅途的艱辛與邊塞的憂愁。詩中“洞壑空濛鞦雨雪,巖崖突兀石生雲”一句,以景抒情,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的荒涼與壯美。後兩句則抒發了對家國的憂慮和對功名的渴望,展現了詩人的遠大抱負和堅定的報國之心。

高叔嗣

明河南祥符人,字子業。號蘇門山人。嘉靖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歷稽勳郎中。出爲山西左參政,斷疑獄,人稱爲神。遷湖廣按察使。卒官。少受知李夢陽,與馬理、王道切磋文藝。有《蘇門集》。 ► 1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