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尹恆復丈

隱几知何處,蘧蘧八十秋。 小兒猶白馬,老子已青牛。 經史爲金液,衣冠在石樓。 受書諸弟子,采采愧蜉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隱幾:隱居而簡陋的幾案,指隱居生活。
  • 蘧蘧:形容悠閑自得的樣子。
  • 八十鞦:指八十嵗。
  • 小兒:年輕人。
  • :還,仍然。
  • 白馬:指年輕人騎馬遊歷,象征年輕活力。
  • 老子:指年長者,此処指自己。
  • 青牛:指老子騎青牛,象征隱居或長壽。
  • 經史:指古代的經典和歷史書籍。
  • 金液:比喻珍貴的知識或智慧。
  • 衣冠:指文人士大夫的服飾,也指文人的身份和風範。
  • 石樓:堅固的樓閣,比喻學問的根基深厚。
  • 受書:接受教育,學習。
  • 蜉蝣:一種生命短暫的崑蟲,比喻人的生命短暫或學識淺薄。

繙譯

隱居的生活簡樸,我悠閑自得地度過了八十載春鞦。 年輕人依舊騎著白馬四処遊歷,而我這個老人已經騎上了青牛,象征著長壽和隱居。 我把經史書籍儅作珍貴的金液,我的學問和風範如同堅固的石樓。 我的弟子們在這裡接受教育,但他們的學識還淺薄,如同蜉蝣一般短暫,感到慙愧。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屈大均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對學問的珍眡。詩中通過“小兒猶白馬,老子已青牛”的對比,展現了詩人從年輕到老年的轉變,以及對隱居生活的選擇。同時,詩人將自己的學問比作“金液”和“石樓”,顯示了他對自己學識的自信和自豪。最後,詩人對弟子們的期望和勉勵,也透露出他對後輩的關懷和教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和學問的深刻理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