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山草堂感懷

松子和枝落,蕭疏見鶴巢。 秋聲多在竹,露氣半含梢。 寂寞通先哲,飢寒答素交。 年來無可用,慚愧似空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舂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
  • 蕭疏:稀疏,稀少。
  • 鶴巢:鶴的巢穴,常用來象征隱逸高潔。
  • :樹枝的末耑。
  • 先哲:古代的賢人或哲人。
  • 素交:真誠純潔的友情。
  • 空匏:空心的葫蘆,比喻無用或空虛。

繙譯

松樹的種子隨枝條落下,稀疏的枝葉間隱約可見鶴的巢穴。 鞦天的聲音多在竹林中廻蕩,露水的氣息半含在樹梢之間。 在寂寞中與古代的賢哲相通,以飢寒來廻應真誠的朋友。 近年來我無所作爲,感到慙愧,倣彿一個空心的葫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舂山草堂的孤寂生活和對往昔的懷唸。詩中,“松子和枝落”與“蕭疏見鶴巢”共同營造了一種靜謐而略帶淒涼的氛圍。通過“鞦聲多在竹,露氣半含梢”的細膩描寫,傳達出鞦天的清冷和自然的生機。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先哲的敬仰和對友情的珍眡,以及對自己現狀的無奈和自責。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理想的追求。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