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道中

半天青是石,石出輒成峯。 一路平田上,參差間古鬆。 人聲喧野水,鳥影下寒鍾。 徑口迎車馬,歡然有老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陽朔:地名,位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 半天:形容山峯高聳,彷彿半天都是山石。
  • 石出輒成峯:石頭突出就形成了山峯。
  • 參差:形容古鬆高低不齊的樣子。
  • :夾雜,交錯。
  • 人聲:人的聲音。
  • :喧鬧,這裏指聲音大而雜亂。
  • 野水:野外的河流或溪水。
  • 鳥影:鳥的影子。
  • :向下移動。
  • 寒鍾:寒冷中的鐘聲,這裏可能指寺廟的鐘聲。
  • 徑口:小路的入口。
  • :迎接。
  • 車馬:車輛和馬匹,這裏指行旅的人。
  • 歡然:高興的樣子。
  • 老農:年老的農民。

翻譯

天空半邊都是青色的山石,石頭突出就形成了山峯。 一路上是平坦的田野,古鬆高低不齊地夾雜其中。 人的聲音在野外的河流邊喧鬧,鳥的影子隨着寒冷的鐘聲向下移動。 小路的入口迎接行旅的人,一位老農高興地迎接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陽朔道中的自然風光和田園生活。詩中,「半天青是石,石出輒成峯」形象地描繪了陽朔地區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山峯突兀,青石遍佈。後句「一路平田上,參差間古鬆」則展現了田園的寧靜與古鬆的蒼勁。詩的下半部分通過「人聲喧野水,鳥影下寒鍾」傳達了旅途中的生動場景,人聲與鳥影、野水與寒鍾交織,形成了一幅動靜相宜的畫面。最後,「徑口迎車馬,歡然有老農」則溫馨地描繪了老農迎接行旅的情景,增添了詩篇的親切感和生活氣息。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