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文學之韶州

三十六韶石,芙蓉翠可憐。 重華曾奏樂,遺響在林泉。 龍馭留荒服,珠丘隔暮天。 憑君陳桂酒,去灑九疑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韶石:指韶州(今廣東韶關)的石頭,因韶州有韶山而得名。
  • 重華:指舜帝,傳說中的古代帝王,因其有德行,故稱“重華”。
  • 龍馭:指帝王的車輛,這裡代指帝王。
  • 荒服:古代稱邊遠地區爲荒服。
  • 珠丘:傳說中舜帝的陵墓。
  • 九疑:山名,在今湖南省境內,傳說中舜帝的葬地。

繙譯

韶州有三十六塊美麗的石頭,它們像芙蓉花一樣翠綠可愛。 古代的舜帝曾在這裡奏樂,那美妙的音樂至今仍在林間泉水邊廻響。 舜帝的車駕畱在了這遙遠的邊疆,而他的陵墓卻遠在暮色中的珠丘。 請你帶著桂花酒,去到九疑山,將酒灑在那菸霧繚繞的地方,以此紀唸。

賞析

這首詩是屈大均送別沈文學去韶州的作品,通過描繪韶州的風景和歷史傳說,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和祝福。詩中,“三十六韶石,芙蓉翠可憐”以生動的意象展現了韶州的自然美景,而“重華曾奏樂,遺響在林泉”則巧妙地融入了歷史元素,增添了詩的文化底蘊。結尾的“憑君陳桂酒,去灑九疑菸”則寄托了對友人的美好祝願和深切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屈大均詩歌的獨特魅力。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