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喜從弟無極至東莞賦贈

與子傳家學,離騷廿五篇。 楚人元善怨,漁父豈爲仙。 以道娛萱草,於春返藥田。 紫荊花一樹,知爲弟兄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離騷:《楚辭》中的一篇,共廿五篇,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
  • 楚人:指楚國的居民,這裏特指屈原。
  • 漁父:《楚辭》中的一個角色,常被描繪爲隱逸的智者。
  • 萱草:一種植物,古人常以其象徵忘憂。
  • 藥田:指種植草藥的田地,這裏可能象徵着尋求心靈治癒的地方。
  • 紫荊花:一種花卉,象徵着兄弟和睦。

翻譯

與你共同傳承家學,深入研究《離騷》廿五篇。 楚人原本就善於表達哀怨,漁父又豈能成爲仙人。 以道義來娛樂萱草,春天回到那種植草藥的田地。 一樹紫荊花開得正豔,知道這是兄弟間的美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與從弟共同研究《離騷》,探討楚文化的哀怨之美,以及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通過「萱草」和「藥田」的意象,傳達了一種尋求心靈慰藉的願望。最後,以「紫荊花」象徵兄弟情深,展現了家族和睦的美好景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