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肖甫初至七夕同諸子酌之張園

· 宗臣
細雨林塘花氣流,長安片碣即丹丘。 羣公解佩山雲起,七夕開尊桂樹幽。 玉杵聲殘河漢語,紫簫吹落薊門秋。 乾坤此會誰能負,吳楚兵戈日日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ié):石碑。
  • 丹丘:神話中的仙山。
  • 解佩:解下佩帶的飾物,這裏指賓客們解下佩飾以示歡慶。
  • 七夕:中國的情人節,農曆七月初七。
  • 桂樹幽:桂樹的幽香。
  • 玉杵:古代神話中搗藥的工具,這裏指搗藥聲。
  • 河漢語:指黃河和漢水流域的語言,泛指中原地區。
  • 紫簫:紫色的簫,古代樂器。
  • 薊門: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帶。
  • 乾坤:天地。
  • 吳楚:古代國名,指江蘇、安徽一帶。
  • 兵戈:戰爭。

翻譯

細雨中,林間池塘的花香四溢,長安的石碑彷彿是仙山丹丘。 賓客們解下佩飾,山間雲霧繚繞,七夕之夜,我們在桂樹幽香中舉杯共飲。 玉杵搗藥的聲音在黃河與漢水之間迴響,紫簫的樂聲在薊門的秋風中飄落。 天地間這次聚會誰能辜負,吳楚之間的戰爭卻日日令人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七夕之夜在張園的聚會場景,通過細雨、花香、山雲、桂樹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詩中「玉杵聲殘河漢語,紫簫吹落薊門秋」巧妙地將神話元素與現實景緻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嚮往。結尾的「乾坤此會誰能負,吳楚兵戈日日愁」則透露出對戰亂的憂慮,與前文的歡聚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宗臣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