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陸子和

· 宗臣
江門一別又秋分,何處風煙不憶君。 久客衣裳鶉自結,舊遊尺素雁爲羣。 十年世路雕青鬢,三嘆斯人臥白雲。 羽翼南溟最相近,未須重勒北山文。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江門:地名,在今廣東省江門市。
  • 秋分: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秋季的中間點。
  • 風煙:風和煙霧,常用來形容景象或氣氛。
  • 鶉自結:比喻衣衫襤褸,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鶉衣百結。」
  • 尺素:古代書寫用的小而薄的木片或竹片,這裏指書信。
  • 雁爲羣:古代傳說雁能傳遞書信,這裏指書信往來。
  • 雕青鬢:形容歲月在鬢髮上留下的痕跡,青鬢指黑髮。
  • 斯人:這個人,指陸子和。
  • 臥白雲:比喻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 羽翼南溟:比喻有遠大的抱負和志向。
  • 北山文:指《北山移文》,南朝梁代文學家孔稚珪所作,諷刺假隱士。

翻譯

江門一別,轉眼又到了秋分時節,無論何處,風煙之中無不思念你。 長久漂泊,衣裳破舊如鶉鳥自結,舊日的遊伴,書信往來如雁羣。 十年間,世路艱辛,歲月在鬢髮上留下痕跡,三嘆陸子和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我們志向相近,都懷有南溟之志,無需再寫《北山移文》那樣的文章來表達歸隱之意。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陸子和的深切思念及對其隱居生活的羨慕。詩中通過「江門」、「秋分」等具體時間地點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時光流轉、別離已久的氛圍。後句以「鶉自結」、「雁爲羣」形象地描繪了詩人的漂泊生活和與友人的書信往來,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結尾處,詩人以「羽翼南溟」自比,表明自己雖有遠大志向,但更羨慕陸子和的隱居生活,無需再爲世俗所累。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宗臣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