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太行天下脊,萬里翠微寒。 日月相摩蕩,龍蛇此鬱盤。 雲橫三晉暗,水落九河乾。 亙古飛狐險,憑誰封一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行:太行山,位於中國北部,是華北平原與黃土高原的分界線。
  • 翠微:形容山色蒼翠。
  • 摩蕩:摩擦激蕩。
  • 龍蛇:比喻山脈蜿蜒曲折。
  • 鬱磐:形容山勢險峻。
  • 三晉:指古代的晉國,後分爲韓、趙、魏三國,這裡泛指山西一帶。
  • 九河:古代黃河下遊衆多支流的縂稱,這裡指黃河。
  • 亙古:自古以來。
  • 飛狐:古地名,位於今河北省淶源縣北,是古代軍事要塞。
  • 封一丸:指封鎖要道。

繙譯

太行山如同天下的脊梁,緜延萬裡,山色蒼翠中透著寒意。 日月在此相互摩擦激蕩,山脈蜿蜒如龍蛇,險峻地磐踞。 雲霧橫亙,使得三晉之地顯得幽暗,黃河的水流也因乾旱而減少。 自古以來,飛狐之地就是險要之地,有誰能夠封鎖這一要道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太行山的雄偉與險峻,通過“太行天下脊”等詞句,展現了其作爲自然屏障的壯觀景象。詩中“日月相摩蕩,龍蛇此鬱磐”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增強了山脈的動態感和神秘感。末句“亙古飛狐險,憑誰封一丸”則抒發了對歷史變遷和軍事要塞的深沉感慨,躰現了詩人對國家邊疆安全的關切。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