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寓廬作

大雪嘉魚出,南風白蜆肥。 攜來湘峽少,載向市橋稀。 山海愁多盜,鄉園老未歸。 先公涌口墓,咫尺亦相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嘉魚:美味的魚。
  • 白蜆:一種貝類,此處指其肉。
  • 湘峽:湘江的峽谷,此處泛指湖南一帶。
  • 市橋:市場中的橋樑,此處指市場。
  • 山海:泛指偏遠地區。
  • 鄉園:家鄉。
  • 先公:已故的父親。
  • 涌口墓:位於涌口的墓地,涌口可能是一個地名。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翻譯

大雪時節,美味的魚兒出現,南風吹拂,白蜆肥美。 帶來的湘江魚兒稀少,市場上的貨物也不多。 山海之地盜賊多,家鄉我老未歸。 父親的墓地在涌口,即使近在咫尺,我也無法前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分水寓廬的所見所感,通過對大雪時節嘉魚和南風白蜆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的美景。然而,詩中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現實的不滿,山海多盜、鄉園未歸,以及對父親墓地的思念,都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無奈。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屈大均的詩歌才華。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