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毗陵毛子

我愛吳音好,悠揚國士風。 美人懷別鶴,清夜拂焦桐。 月迥秋河失,花深鏡水通。 天風吹不散,一曲彩雲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毗陵:今江蘇常州市的古稱。
  • 吳音:指江蘇一帶的方言,這裏特指吳地的音樂。
  • 悠揚:形容聲音高低起伏、持續和諧。
  • 國士: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
  • 別鶴:指《別鶴操》,古琴曲名,表達離別之情。
  • 焦桐:指古琴,因東漢蔡邕用燒焦的桐木製琴,故名。
  • 秋河:秋夜的銀河。
  • 鏡水:形容水面平靜如鏡。
  • (jiǒng):遠。
  • 彩雲:五彩斑斕的雲。

翻譯

我喜愛那吳地的音樂,它悠揚動聽,充滿了國士的風範。 美麗的人兒懷念着《別鶴操》,清冷的夜晚輕撫着焦桐琴。 月色遙遠,秋夜的銀河似乎消失了,花叢深處,鏡面般的水面相通。 天上的風無法吹散這美妙的音樂,一曲終了,彷彿飄蕩在五彩斑斕的雲中。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吳地音樂的悠揚與國士風範,通過描繪美人在清夜中撫琴的情景,營造了一種幽遠而高雅的藝術氛圍。詩中「月迥秋河失,花深鏡水通」一句,以景寓情,表達了音樂的深遠與超脫。結尾「天風吹不散,一曲彩雲中」則形象地描繪了音樂的飄渺與不朽,使讀者彷彿能感受到那美妙旋律在空中迴盪,久久不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