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蕭條寒食節,蒿里草茫茫。 歲月添黃土,英雄聚白楊。 報仇尋豫讓,驅馬渡清漳。 辛苦邯鄲子,從今老戰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冷落。
  • 蒿里:指墓地。
  • 茫茫:形容草木茂盛,一望無際。
  • 歲月:時間的流逝。
  • 黃土:指墳墓,因爲墳墓多用黃土堆成。
  • 英雄:這裏指已故的英勇人物。
  • 白楊:常種在墓地,象徵死亡和哀悼。
  • 報仇:尋求報復。
  • 豫讓:戰國時期趙國的刺客,以報仇聞名。
  • 驅馬:騎馬。
  • 清漳: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
  • 辛苦:艱難困苦。
  • 邯鄲子:指邯鄲人,這裏可能特指某位歷史人物或普通士兵。
  • 老戰場:長期戰鬥的地方,也指戰場上的老兵。

翻譯

在這淒涼的寒食節,墓地的草木茂盛,一望無際。 歲月流逝,黃土堆積,英雄們的墳墓聚集在白楊樹下。 尋求報復,像豫讓那樣,騎馬渡過清澈的漳河。 邯鄲的士兵們辛苦了,從今往後,他們將在戰場上老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寒食節的淒涼景象,通過對墓地、歲月和英雄的描寫,表達了對逝去英雄的哀思和對戰爭的反思。詩中「報仇尋豫讓,驅馬渡清漳」一句,既展現了歷史人物豫讓的英勇,也隱含了對戰爭的無奈和對士兵命運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沉重,反映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