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逢京兆杜子賦贈

姑蘇秋月夜,歌舞亂如雲。 我亦吹簫至,吳王不可聞。 徘徊金虎跡,想像水犀軍。 泉下三千劍,光芒盡在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姑囌:今江囌囌州。
  • 金虎:指金色的虎形裝飾,古代常用於宮殿或貴族的裝飾。
  • 水犀軍:傳說中的神兵,以水犀牛爲坐騎的軍隊,象征著強大的力量。
  • 泉下:指地下,這裡比喻爲埋藏的寶劍。

繙譯

在姑囌城鞦天的月夜裡,歌舞聲如雲般繚繞。 我也曾吹簫至此,但吳王已無法聽見。 徘徊在金虎的遺跡旁,想象著水犀軍的威武。 地下埋藏的三千把寶劍,其光芒全都屬於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姑囌鞦夜中的懷古之情。詩中,“姑囌鞦月夜,歌舞亂如雲”生動地勾勒出了夜晚的繁華景象,而“我亦吹簫至,吳王不可聞”則透露出詩人對往昔的追憶與無奈。後兩句通過對“金虎跡”和“水犀軍”的想象,以及“泉下三千劍”的隱喻,表達了對歷史英雄的敬仰和對逝去煇煌的緬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與現實的交織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