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重別陳少參

去盡雁門客,無依餘片雲。 往時託瓊樹,鸞鶴共紛紛。 幕府虛秋憲,滹沱但夕曛。 何當逐旌節,重向朔方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雁門:古代關隘名,位於今山西省北部,是古代中原與北方邊疆的重要通道。
  • 瓊樹:神話中的仙樹,比喻高潔美好的事物。
  • 鸞鶴: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象徵吉祥和美好。
  • 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也指軍政大權的中心。
  • 秋憲:指秋季的軍事行動或法律。
  • 滹沱:古代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西部。
  • 夕曛:傍晚的陽光。
  •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符節,代表皇帝的權威。
  • 朔方軍:古代邊防軍隊,主要駐守在北方邊疆。

翻譯

所有的雁門客人已經離去,只剩下我孤獨地依靠着一片雲。 曾經,我們像瓊樹下的鸞鶴一樣,共同歡聚。 如今將軍的府邸空空如也,滹沱河上只有夕陽的餘暉。 何時才能追隨使者的旌節,再次前往北方的邊防軍中。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往昔戰友的懷念和對邊疆生活的嚮往。詩中,「雁門客」、「瓊樹」、「鸞鶴」等意象,描繪了詩人曾經與戰友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而「幕府虛秋憲,滹沱但夕曛」則反映了現實的孤寂與淒涼。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再次前往邊疆,與戰友重聚的深切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和邊疆生活的深情眷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