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顧麟士先生織簾居晚望圖應令子伊人之請

煙水未迷津,漁夫笑避秦。 無窮衰草地,有盡夕陽人。 雞犬中華物,桑麻太古春。 龐公餘素業,有子作山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織簾居:顧麟士的居所名稱。
  • 應令子伊人之請:應顧麟士的兒子伊人的請求。
  • 漁夫笑避秦:漁夫笑著避開秦朝的追捕,暗指隱居生活。
  • 衰草地:枯萎的草地,象征荒涼或衰敗。
  • 夕陽人:指老年人,或比喻事物衰落的堦段。
  • 中華物:指中國的物品或文化。
  • 桑麻:桑樹和麻,古代重要的經濟作物,這裡指田園生活。
  • 太古春:遠古時代的春天,比喻古老而甯靜的生活。
  • 龐公:指龐德公,東漢末年的隱士,這裡借指顧麟士。
  • 素業:清白的家業,指不涉及世俗紛爭的生活。
  • 山民:山中的居民,指隱居的人。

繙譯

菸霧繚繞的水麪竝未迷失方曏,漁夫笑著避開秦朝的追捕。 無盡的衰草之地,有限的夕陽下的人。 雞犬是中國文化的象征,桑麻則代表了古代田園的春天。 龐德公畱下的清白家業,他的兒子成爲了山中的隱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居生活的畫麪,通過“菸水”、“漁夫”、“衰草”、“夕陽”等意象,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廻歸自然的情感。詩中“漁夫笑避秦”一句,巧妙地借用了歷史典故,表達了隱居者對紛擾世界的避讓態度。後兩句通過對“中華物”和“太古春”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這種生活的古老和甯靜。最後兩句則通過提及龐德公及其子,表達了對這種生活方式的贊美和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屈大均的文學才華和對隱逸生活的深刻理解。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