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

山隨湘水長,轉轉向清湘。 九面芙蓉翠,中天紫蓋張。 峯峯朝赤帝,樹樹帶衡陽。 萬古香爐氣,氤氳桂邸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嶽:即衡山,中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
  • 湘水:即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 九面芙蓉:形容山峯的美麗,如同芙蓉花一般。
  • 中天紫蓋:形容山峯高聳入雲,如同紫色的華蓋。
  • 赤帝:指衡山的主峯祝融峯,古代傳說中的火神。
  • 衡陽:地名,位於湖南省,衡山附近。
  • 香爐:指衡山香爐峯,因其形狀似香爐而得名。
  • 氤氳:形容煙霧繚繞的樣子。
  • 桂邸:指衡山上的桂花樹,邸指居住的地方。

翻譯

山脈隨着湘江的流淌而綿延,逐漸轉向清澈的湘江。 山峯如同九面綻放的芙蓉花,翠綠欲滴,高聳的山峯彷彿紫色的華蓋覆蓋在天空中。 每一座山峯都向着赤帝峯朝拜,每一棵樹都帶着衡陽的氣息。 自古以來,香爐峯的氣息就繚繞不斷,煙霧繚繞在桂花樹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南嶽衡山的壯麗景色,通過「山隨湘水長」和「轉轉向清湘」展現了山與水的和諧共存。詩中「九面芙蓉翠」和「中天紫蓋張」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山峯的美麗和高聳。後兩句「峯峯朝赤帝,樹樹帶衡陽」則表達了山峯的莊嚴和樹木的地域特色。最後,「萬古香爐氣,氤氳桂邸旁」以香爐峯的氣息和桂花樹的芬芳,營造了一種神祕而寧靜的氛圍,使讀者彷彿置身於南嶽的仙境之中。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