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武昌廬州二藩王渡海歸朝

· 王逢
茅土分封在,金章渡海歸。 事殊生馬角,心愧著戎衣。 星月晶光並,山河帶礪非。 秋風紫塞上,依舊雁南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茅土: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代表五方顏色的泥土築壇,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授之,作爲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象徵。這裏指分封之事。
  • 金章:金質的官印。這裏指藩王的印信。
  • 渡海歸:指藩王渡海回到朝廷。
  • 事殊生馬角:比喻事情非常罕見或極難實現。
  • 心愧著戎衣:內心感到慚愧,因爲穿着軍裝,意味着未能盡到保護國家的責任。
  • 星月晶光並:星星和月亮的光輝並存,形容夜空明亮。
  • 山河帶礪非:比喻國土穩固,不易改變。
  • 秋風紫塞上:秋風在邊塞上吹過,紫塞指邊塞。
  • 依舊雁南飛:大雁依舊向南飛去,表示季節的更替。

翻譯

分封的儀式已經舉行,藩王們帶着金質的官印渡海回到朝廷。 這樣的事情非常罕見,內心感到慚愧,因爲穿着軍裝,未能盡到保護國家的責任。 星星和月亮的光輝在夜空中並存,山河依舊穩固,不易改變。 秋風在邊塞上吹過,大雁依舊向南飛去,季節在更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藩王渡海歸朝的情景,通過「茅土分封」和「金章渡海歸」展現了分封的莊重與藩王的歸來。詩中「事殊生馬角」與「心愧著戎衣」表達了詩人對罕見事件的感慨以及對未能盡責的愧疚。後兩句以星月、山河的永恆對比人事的變遷,秋風與南飛的大雁則增添了季節的哀愁,整體意境深遠,情感複雜。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