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高公無忌

· 王寂
晚景桑榆方見用,秋霜蒲柳已先凋。 虞兮命矣甘爲土,鯉也天乎竟不苗。 奇禍一門曾未見,旅魂萬里若爲招。 傷心此地鸞棲棘,不見摶風上九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晚景桑榆:比喻人到晚年。桑榆,指日落時餘光所在処,謂晚暮。
  • 鞦霜蒲柳:比喻衰老。蒲柳,即水楊,鞦至而凋。
  • 虞兮:歎詞,表示悲傷或惋惜。
  • 鯉也天乎:鯉,指孔子之子孔鯉。天乎,天啊,表示悲痛的感歎。
  • :這裡指成長、成才。
  • 奇禍:意外的災禍。
  • 旅魂:指遊子的魂魄。
  • 鸞棲棘:比喻賢才不得其所。鸞,傳說中的神鳥;棘,荊棘,比喻睏境。
  • 摶風:乘風而上。摶,聚集。
  •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処,比喻極高的地位或境界。

繙譯

晚年時才被重用,就像鞦霜中的蒲柳已經先凋謝。 唉,命運如此,甘願化爲塵土;孔鯉啊,天意難違,竟然未能成才。 一個家族中從未見過這樣的不幸,遊子的魂魄在萬裡之外,如何召喚? 傷心地看到賢才被睏於荊棘之中,不見他們乘風直上九霄。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人生晚景的無奈,以及對家族不幸和個人命運的悲歎。詩中運用了“晚景桑榆”、“鞦霜蒲柳”等自然景象,形象地描繪了人生的晚年和衰老。同時,通過對“虞兮”、“鯉也天乎”等感歎詞的運用,深刻表達了對命運無常的感慨。最後,以“鸞棲棘”和“不見摶風上九霄”作結,抒發了對賢才不得志的同情和對高遠理想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王寂

金薊州玉田人,字元老。海陵王天德二年進士。世宗大定初,爲太原祁縣令,調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馬副都總管,遷通州刺史,兼知軍事。累官中都路轉運使。以詩文名。有《拙軒集》。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