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自閩中北還舟行過常秀間臥聽棹歌殊有愜予心者每一句發端以聲和之者三扣其辭語敷淺而鄙俚曾不若和聲之歡亮

· 王惲
岊江灘石苦經過,音節聽來燥未和。不似吳儂音韻美,遺聲全是竹枝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岊江:江名,具體位置不詳。
  • 燥未和:指聲音乾燥不和諧。
  • 吳儂:指吳地(今江蘇一帶)的人,這裏特指吳地的方言或歌曲。
  • 遺聲:指流傳下來的聲音或歌曲。
  • 竹枝歌:古代吳地的一種民歌,劉禹錫曾模仿其風格創作《竹枝詞》。

翻譯

在岊江的灘石上辛苦地經過,聽到的歌聲乾燥而不和諧。這不如吳地人的音韻那樣美妙,流傳下來的聲音全是竹枝歌般的韻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岊江灘石上聽到的歌聲與吳地竹枝歌的音韻,表達了作者對吳地音樂美感的讚賞。詩中「燥未和」與「音韻美」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吳地音樂的悅耳動聽。同時,提及「竹枝歌」,不僅展現了作者對這種民歌形式的熟悉和喜愛,也體現了其對地方文化的尊重和欣賞。整體上,這首詩簡潔而富有韻味,通過音樂的對比,傳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讚美。

王惲

王惲

元衛州汲縣人,字仲謀。世祖中統元年爲左丞姚樞徵,爲詳議官。至京師,上書論時政,擢中書省詳定官。累遷爲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錢穀,擢材能,議典禮,考制度,爲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後出爲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見世祖於柳林宮,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成宗即位,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參與修國史,奉旨纂修《世祖實錄》。惲師從元好問,好學善爲文,也能詩詞。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