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牀:山中的牀榻,指隱居之地。
- 折足:折斷的琴足,形容琴已破舊。
- 暗徽:徽,指琴上的標記,暗徽即指琴的標記已模糊不清。
- 西山薇:指隱士的食物,源自《詩經》中的「采薇」,象徵隱居生活。
- 漢士碑有道:漢士,指漢代的士人;碑有道,指有道德的碑文,這裏指希望得到漢代士人的道德指引。
- 秦鬼歌無衣:秦鬼,指秦地的鬼魂;歌無衣,指唱《無衣》之歌,表達悲憤之情。
- 閒園:閒靜的園子。
- 煙火境:指繁華喧囂之地。
- 巨浸:大水。
- 桃上梗:桃樹上的枝梗,比喻漂泊無依。
- 抱晦含光:指隱居不露鋒芒,內心保持光明。
- 臥隴雲:指隱居山中,與云爲伴。
翻譯
山中的牀榻上,破舊的琴已模糊不清,我種下了菊花,卻沒有種西山的薇草。我願意追隨漢代士人的道德碑文,夢見秦地的鬼魂唱着悲憤的《無衣》之歌。
閒靜的園子遠離了繁華喧囂,大水沖走了桃樹上的枝梗。我唯一的伴侶是山中的雲,我隱居於此,不露鋒芒,內心保持着光明和寧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隱士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通過「山牀折足琴暗徽」和「種菊不種西山薇」等意象,表達了隱士對簡樸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的遠離。詩中的「願從漢士碑有道,夢逢秦鬼歌無衣」體現了隱士對古代道德的嚮往和對現實的不滿。最後,「老伴惟餘臥隴雲,抱晦含光體常靜」則展現了隱士與自然和諧共處,內心保持寧靜和光明的境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隱士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潔情懷。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
王逢的其他作品
- 《 題心覺元上人觀露軒 》 —— [ 元 ] 王逢
- 《 隱憂六章時有司奉吏部符敬依令旨起取 》 —— [ 元 ] 王逢
- 《 遊崑山懷舊傷今 》 —— [ 元 ] 王逢
- 《 毗陵秋懷 》 —— [ 元 ] 王逢
- 《 聞何上海子敬毀淫祠開鄉校因寄四韻 》 —— [ 元 ] 王逢
- 《 題杉溪老人家壁六言四首 其一 》 —— [ 元 ] 王逢
- 《 挛跛中杂兴二首 其一 》 —— [ 元 ] 王逢
- 《 和張率性推官小遊仙詞二首 》 —— [ 元 ] 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