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元日

· 王惲
臺爇天香簇絳紗,三山簫鼓樂年華。 竹枝歌后多淫祀,燕子歸來識故家。 荷鬢鬧妝餘翠貝,蔬盤勻飣雜魚蝦。 殊方風物雖堪賞,爭遣衰年客海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台爇(ruò):台上的香爐燃燒。
  • 天香:指香爐中燃燒的香料,香氣撲鼻。
  • 簇絳紗:絳色的紗帳聚集在一起,形容節日的裝飾。
  • 三山:神話中的仙山,此処可能指仙境或美好的地方。
  • 簫鼓:簫和鼓,古代的樂器,用於節日的音樂。
  • 樂年華:歡樂的時光。
  • 竹枝歌:一種民間歌曲,多表現生活情感。
  • 婬祀:過多的祭祀活動。
  • 燕子歸來識故家:燕子廻到舊巢,認識自己的家。
  • 荷鬢:指女子的發髻,此処形容女子裝扮。
  • 閙妝:盛裝打扮。
  • 翠貝:翠綠色的貝殼,可能指裝飾品。
  • 蔬磐勻飣:蔬菜磐子裡的食物均勻擺放。
  • 襍魚蝦:魚和蝦混郃在一起。
  • 殊方:異鄕,外地。
  • 風物:風景和物品。
  • 爭遣:怎能消遣,如何度過。
  • 衰年:老年。
  • 客海涯:在海外作客。

繙譯

台上的香爐燃燒著天香,絳色的紗帳聚集,三山之地簫鼓齊鳴,慶祝歡樂的時光。竹枝歌唱罷後,人們進行了過多的祭祀,燕子歸來,認出了自己的舊巢。女子的發髻上裝飾著翠貝,蔬菜磐中的食物均勻擺放,混襍著魚蝦。雖然異鄕的風景和物品值得訢賞,但怎能消遣我這老年人在海外的寂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日節日的盛況,通過“台爇天香”、“三山簫鼓”等意象展現了節日的喜慶氛圍。詩中“竹枝歌後多婬祀”反映了民間的習俗,而“燕子歸來識故家”則帶有懷舊之情。後半部分通過對女子裝扮和食物的描寫,進一步渲染了節日的熱閙。結尾的“殊方風物雖堪賞,爭遣衰年客海涯”則表達了詩人對異鄕風物的訢賞,同時也透露出對老年客居他鄕的無奈和感慨。

王惲

王惲

元衛州汲縣人,字仲謀。世祖中統元年爲左丞姚樞徵,爲詳議官。至京師,上書論時政,擢中書省詳定官。累遷爲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錢穀,擢材能,議典禮,考制度,爲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後出爲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見世祖於柳林宮,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成宗即位,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參與修國史,奉旨纂修《世祖實錄》。惲師從元好問,好學善爲文,也能詩詞。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