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子:此處指年份,具體年份需根據歷史背景確定。
- 邑:城市,城鎮。
- 燬(huǐ):毀滅,破壞。
- 寇:敵人,入侵者。
- 庠序(xiáng xù):古代的學校,這裏指學校。
- 曲突:彎曲的煙囪,比喻不預見危險。
- 偷安:苟且偷生,暫時安逸。
- 賞奸:獎勵奸惡之人。
- 餋虎(juàn hǔ):養虎,比喻養奸。
- 稔禍(rěn huò):積累的禍害。
- 飛鳶(yuān):飛翔的老鷹,比喻禍害突然降臨。
- 戒石:刻有警示文字的石頭。
- 民彝(yí):民衆的道德準則。
- 巋然(kuī rán):屹立不倒的樣子。
翻譯
在戊子年的八月,我們的城鎮再次被敵人摧毀,只有學校倖存。 沒有預見到危險,只是苟且偷生。 獎勵奸惡之人,如同養虎爲患,積累的禍害像飛翔的老鷹一樣突然降臨。 刻有警示的石頭被秋草覆蓋,空城被暮煙籠罩。 民衆的道德準則終究未被泯滅,學校獨自屹立不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城鎮被毀的悲慘景象,以及學校作爲文化傳承的象徵倖存下來的情景。詩中通過「曲突無先見」和「偷安苟目前」反映了人們對於即將到來的災難缺乏預見和準備,而「賞奸成餋虎,稔禍起飛鳶」則深刻揭示了獎勵奸惡和積累禍害的嚴重後果。最後兩句「民彝終未泯,庠序獨巋然」強調了即使在戰亂中,民衆的道德準則和文化的根基依然堅不可摧,學校作爲知識的殿堂,象徵着希望和未來。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文化傳承的堅守和對未來的希望。
尹廷高
廷高,字仲明,別號六峯,遂昌人。其父竹坡,當宋季以能詩稱。仲明遭亂轉徙,宋亡二十年,始歸故鄉。嘗掌教於永嘉,秩滿至京,謝病歸。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續稿》。自題其卷首雲:「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遊湖海,作詩凡千餘首。丙子,家燬於寇,遺編散落,無一存者。僅憶《秋日寄僧》一聯曰:『白蘋影蘸無痕水,黃菊香催未了詩。』先業無傳,雅道幾廢,不肖孤之罪也。」觀此,則仲明詩學,有自來矣。
► 2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