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感六首

· 王逢
苕花蘋葉繞林扉,獨立蒼寒見紫微。 夜久長庚隨月上,天清高鳥帶霜飛。 東南吳會三江入,百二秦封六國歸。 烈士暮年心未已,無言思解白登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苕花(tiáo huā):一種植物的花,這裏指蘆葦花。
  • 蘋葉(pín yè):蘋草的葉子,一種水生植物。
  • 林扉(lín fēi):林中的門戶,比喻樹林的邊緣。
  • 紫微(zǐ wēi):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宿名,這裏指天空中的星辰。
  • 長庚(cháng gēng):金星的別稱,也稱爲啓明星。
  • 吳會(wú huì):指吳地,即今江蘇一帶。
  • 三江(sān jiāng):指多條江河的匯合,具體指哪三條江有多種說法。
  • 百二秦封(bǎi èr qín fēng):指秦朝的疆域廣闊,百二可能是誇張的說法。
  • 六國歸(liù guó guī):指戰國時期的六個國家最終被秦國統一。
  • 烈士(liè shì):有志於建功立業的人。
  • 白登圍(bái dēng wéi):歷史上的地名,這裏可能指歷史上的一次圍城戰。

翻譯

蘆葦花和蘋草葉圍繞着林邊的門戶,我獨自站立在蒼涼的寒意中,仰望紫微星。 夜深了,長庚星隨着月亮升起,天空清朗,高飛的鳥兒帶着霜花飛翔。 東南方向的吳地,多條江河匯入,秦朝的廣闊疆域,六個國家最終歸於一統。 有志之士即使到了晚年,心中的志向依舊未減,我默默思考着如何解開白登之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秋夜的景象,通過苕花、蘋葉、紫微星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蒼涼而深遠的氛圍。詩中「夜久長庚隨月上,天清高鳥帶霜飛」一句,以星辰和飛鳥爲載體,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的寧靜。後兩句則通過歷史典故,抒發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對個人志向的堅持,展現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

王逢

元明間常州府江陰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頌》,臺臣薦之,稱疾辭。避亂於淞之青龍江,再遷上海烏泥涇,築草堂以居,自號最閒園丁。辭張士誠徵闢,而爲之劃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學錄用,有司敦迫上道,堅臥不起。自稱席帽山人。詩多懷古傷今,於張氏之亡,頗多感慨。有《梧溪詩集》七卷,記載元、明之際人才國事,多史家所未備。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