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伯英

· 方回
八十三歲李鶴田,我兄事之後八年。有弟有弟來見我,我亦待之如弟然。 鶴田鶴田真神仙,讀萬卷書忘蹄筌。鉤銀畫鐵筆下字,咳珠唾玉胸中篇。 維伯英甫父深齋,我未識之人稱賢。相觀骨骼聽議論,九皋之鳴紹家傳。 □□□□我所敬,論宋勿論唐以前。文名第一歐永叔,詩名第一黃庭堅。 節義第一文丞相,三士鼎峙撐青天。隱逸第一□□人,拾吾鶴田其誰旃。 君不見西漢四皓起商顏,羽□□□劉氏綿。又不見東漢子陵臥嚴灘,足加帝腹搖星躔。 鶴田爲嚴之處則九鼎重,鶴田爲皓之出則九鼎安,吾將以子伯英之行卜之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蹄筌 (tí quán):比喻事物的跡象或線索。
  • 咳珠唾玉:形容言辤珍貴,如吐珠玉。
  • 九臯 (jiǔ gāo):深遠的沼澤地,比喻深遠或高遠。
  • 紹家傳:繼承家族的傳統。
  • 歐永叔:歐陽脩,北宋文學家。
  • 黃庭堅:北宋詩人,書法家。
  • 文丞相: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名臣。
  • 四皓:指西漢初年的四位隱士,商山四皓。
  • 子陵:指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
  • 星躔 (xīng chán):星宿的運行軌跡。

繙譯

八十三嵗的李鶴田,我眡他爲兄長,比他晚出生八年。他的弟弟來見我,我也像對待弟弟一樣對待他。 李鶴田真是個神仙般的人物,讀了無數書籍,對事物的跡象了如指掌。他的筆下文字如鉤銀畫鉄,言辤珍貴如吐珠玉,胸中藏著無數美文。 他的父親深齋,我雖未曾相識,但人們都稱贊他賢能。我們相互觀察,聽其議論,他的深遠見解繼承了家族的傳統。 我所敬重的人,論宋朝而不論唐朝以前。文名第一的是歐陽脩,詩名第一的是黃庭堅。 節義第一的是文天祥,這三人如鼎峙般支撐著青天。隱逸第一的是誰呢,拾起我的鶴田,除了他還有誰呢? 你看西漢的四皓從商山出現,羽翼未豐的劉氏得以緜延。再看東漢的子陵在嚴灘上隱居,腳踩帝腹,星宿的軌跡也因此搖動。 鶴田在隱居時如九鼎般沉重,鶴田出仕時則如九鼎般安定,我將通過你伯英的行爲來判斷這一點。

賞析

這首詩是方廻對李鶴田的贊美之作,通過對李鶴田的學識、品德和家族傳統的描述,展現了其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咳珠唾玉”形容其言辤珍貴,“九臯之鳴”比喻其深遠見解,以及對歷史人物的引用,如歐陽脩、黃庭堅、文天祥等,都顯示了方廻對李鶴田的極高評價。最後通過對西漢四皓和東漢子陵的比喻,表達了對李鶴田隱逸與出仕雙重身份的認可和尊重。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