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直沽

· 王冕
拍河健櫓比長驅,百尺飛帆下直沽。 浩浩碧天秋氣肅,堂堂明月夜窗虛。 旌旗兩岸蘆花影,鼙鼓三聲海浪趨。 轉首狂歌望西北,淡煙荒草是幽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下直沽:地名,位於今天津市境內。
  • 拍河:拍打河面,形容船行時水花四濺。
  • 健櫓:強有力的船槳。
  • 百尺飛帆:形容帆船高大,帆布展開如同百尺之長。
  • 浩浩:廣闊無邊的樣子。
  • 秋氣肅:秋天的氣息顯得嚴肅、清冷。
  • 堂堂:形容明月明亮、莊嚴。
  • 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
  • 海浪趨:海浪奔涌向前。
  • 幽都:指幽靜的都城,這裏可能指的是元大都(今北京)。

翻譯

船槳有力地拍打河面,如同長驅直入,百尺高的帆船飛速駛向下直沽。廣闊無邊的碧空秋意肅穆,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空曠的夜窗。兩岸旌旗在蘆花影中搖曳,三聲鼙鼓響起,海浪隨之奔涌。轉過頭來,放聲高歌,向西北望去,只見淡淡的煙霧和荒草覆蓋的幽靜都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夜乘船下直沽的壯闊景象,通過「拍河健櫓」、「百尺飛帆」等生動描繪了船行的迅猛與帆船的高大。詩中「浩浩碧天秋氣肅」與「堂堂明月夜窗虛」共同營造出秋夜的肅穆與明月的莊嚴,而「旌旗兩岸蘆花影」和「鼙鼓三聲海浪趨」則增添了戰時的緊張氣氛。結尾的「轉首狂歌望西北,淡煙荒草是幽都」則透露出詩人對遠方的嚮往與對幽靜都城的懷念。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深沉,展現了王冕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