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奠宣聖林墓
註釋
- 庭訓:家教,家庭教育。
- 羌:發語詞,無實義。
- 夷隘:平坦與險阻,這裏指行爲舉止得體。
- 駕言:駕車出行。
- 闕里:孔子故里,指孔廟。
- 汶水:河流名,流經山東。
- 湍瀨:急流。
- 靉:雲盛的樣子。
- 兩楹:古代建築中的兩根柱子,這裏指孔廟的正殿。
- 孤酹:獨自祭奠。
- 泰岱:泰山。
- 太極開一畫:指《易經》中的太極圖。
- 諄諄:教導不倦的樣子。
- 九法:指古代的九種法律。
- 藐聆:遠聽。
- 徇鐸:古代的樂器,這裏指教育的聲音。
- 燕居:閒居。
- 鳳兮:鳳凰,比喻孔子。
- 茷稊稗:雜草。
- 韞藏:珍藏。
- 康瓠:破瓦壺,比喻無用之物。
- 斡棄:拋棄。
- 清廟鼐:古代的樂器,這裏指重要的文化遺物。
- 明倫:明白倫理。
- 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
- 九雲夢:比喻心胸寬廣。
- 蒂芥:小刺,比喻心中的小障礙。
- 循循善誘:有步驟地引導。
- 伯禽:孔子的兒子。
- 三桓:指魯國的三個大夫家族。
- 張公室:擴大公室,指擴大國家權力。
- 霸功:霸業的成就。
- 忲:奢侈。
- 石獬:石制的獬豸,古代的一種神獸。
- 膚敏:形容人的皮膚和動作敏捷。
- 金石貫元精:金石之聲貫穿元氣。
- 泗波:泗水的波浪。
- 汪濊:深廣。
- 一聖海:比喻孔子的學問深廣如海。
- 攝齊:整理衣襟。
- 謦欬:咳嗽聲,這裏指孔子的聲音。
- 鈞天廣樂:天上的音樂。
- 肉味忘一嘬:忘記了肉的味道,比喻專心致志。
- 詠歸:吟詠歸來。
- 風雅變鄘邶:指《詩經》中的風雅之變。
- 一簞:一籃子。
- 遲遲:緩慢。
- 蒼檜:古老的檜樹。
翻譯
我自幼受到的家教已經模糊不清,老師的嚴格教誨也已違背。直到不惑之年,我的行爲舉止才得體。今年我客居東魯,似乎受到了神的眷顧。駕車隨秋風而行,得以在孔廟中展拜。遙望魯甸的餘暉,汶水急流奔騰。憑倚車軾望向雲林,鬱鬱蔥蔥的佳氣瀰漫。我莊重地走向孔廟的兩楹,獨自祭奠完成。仰望三聖的封號,高如泰山。遺憾的是我生在千年之後,今夜才能準備掃灑。撥開雲霧見到天日,太極圖展開一畫。蒼天雖不能言,但聖人代爲諄諄教導。三綱與九法,範圍無所不包。君臣因此而定,乾坤因此而泰。東周之事不可爲,但述作卻能萬世依賴。遠聽教育的聲音,如元化雷雨般解救。我敬想孔子的閒居容貌,金聲玉佩般鏘鏘作響。當時的七十弟子,授受學問如待。鳳凰何時鳴叫,諸子如秋籟般沸騰。一朱亂紅紫,百穀雜草叢生。愚者甘於下流,誕者樂於言怪。珍藏寶康瓠,拋棄清廟的鼐。明白倫理才能不泯,而六經在此。天高不可攀,一氣包厚載。這次遊歷難以言表,心靈卻有所領悟。胸中如九雲夢,吞納無礙。循循善誘的言辭,如師者書於帶。緬懷伯禽的事業,鬱郁文獻最爲豐富。三桓擴張公室,霸業成就而奢侈。一奢去不復返,荒陵餘石獬。煌煌天乙孫,皮膚敏捷半冠蓋。德博慶自修,道大世能邁。金石之聲貫穿元氣,泗波來遠派。汪濊一聖海,不隨梁木壞。歸侍金絲堂,整理衣襟聞孔子的聲音。恍如到了帝所,天上的音樂備齊。洗我兩耳聰,肉味忘一嘬。吟詠歸來,風雅之變如鄘邶。一籃子老東家的食物,我知其樂大。緩緩不忍離去,寒日下蒼檜。
賞析
這首作品是王惲在元代對孔子的崇敬與懷念之作。詩中,王惲通過對孔子的祭奠和對其學問的讚頌,表達了自己對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對孔子思想的深刻理解。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太極開一畫」、「三綱與九法」等,展現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詩人的個人情感與儒家文化的精神內核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通過對孔子的描繪和對儒家經典的引用,詩人不僅表達了對先賢的敬仰,也體現了自己對儒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