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籠雀
野雀不向山林宿,如何卻傍人家屋?山林怕遭羅網圍,人家又恐人驅逐。
飲啄頻驚殊不足,辛苦營巢隨養育。昨日雨狂風拔木,人家屋倒巢亦覆。
雄悲雌泣無所施,墮地最苦黃口兒。黃口羽溼不會飛,啾啾草底啼渴飢。
雄雌啄哺稍覺長,無故又被樊籠羈。雄雌劬劬繞籠飛,啄哺不異居巢時,但恨不得身相依。
我感此情子細推,人之與物初無違。安得開籠而縱之?
山林朝市俱無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飲啄:指鳥類飲水和啄食。
- 黃口兒:指幼鳥,因其嘴角黃色而得名。
- 啾啾:形容鳥叫聲。
- 劬劬:形容勤勞辛苦的樣子。
- 樊籠:指鳥籠,比喻束縛。
翻譯
野生的麻雀不願在山林中棲息,爲何卻要依附在人家的屋檐下?山林中害怕被羅網圍捕,人家又擔心被人驅趕。 它們飲水啄食時常感到驚慌不足,辛苦地築巢養育後代。昨天風雨大作,樹木被吹倒,人家的房屋也倒塌了,巢穴也隨之覆滅。 雄鳥和雌鳥悲鳴哭泣,卻無計可施,尤其是那些剛出生的小鳥,最爲痛苦。小鳥的羽毛還未長齊,不會飛翔,只能在草叢中啾啾叫着,表達飢渴。 雄鳥和雌鳥漸漸將小鳥養大,卻又無緣無故被關進了鳥籠。它們在籠中勤勞地飛來飛去,啄食餵養小鳥,就像在巢中一樣,只是遺憾不能身體相依。 我被這種情感深深觸動,仔細思考,人與物原本並無不同。如何才能打開籠子放它們自由? 無論是山林還是朝市,都不應有所疑慮。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野雀的遭遇,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由的渴望。詩中,野雀的生存狀態與人類的困境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生命尊嚴的尊重。通過對比山林與人家,羅網與驅逐,詩人深刻揭示了生命的無奈與掙扎。最後,詩人呼籲人們應當尊重生命,給予生靈自由,體現了深厚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