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筍長句寄傅隱君

· 王冕
春風吹起石底雲,豐隆喚出蒼龍孫。古苔初破土膏滑,露華淨洗龜筒痕。 先生愛筍如愛玉,冷笑人間飫膏肉。我生無家懷此君,十年未解求一束。 先生卜築江之幹,軒窗蕭灑鳴風湍。玉麈不揮秋颯颯,翠佩欲動聲珊珊。 高歌不覺凜毛髮,坐令異境生清寒。便欲契青奴,謝彼苜蓿盤。 先生若肯慰我之大嚼,我亦爲之披腹呈琅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豐隆:雷神。
  • 蒼龍孫:指筍,因其形似龍而得名。
  • 土膏:肥沃的土地。
  • 龜筒痕:指筍殼上的紋理,形似龜殼。
  • (yù):飽食。
  • 軒窗:窗戶。
  • 玉麈(zhǔ):古代用玉製成的拂塵。
  • 青奴:指竹子,因竹子青翠而得名。
  • 苜蓿盤:指簡單的飯菜。
  • 琅軒: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翻譯

春風吹散了石底的雲霧,雷神喚醒了地下的筍苗。古苔初破,肥沃的土地顯得滑膩,露水洗淨了筍殼上的龜紋。 先生喜愛筍如同珍愛美玉,冷眼旁觀人間飽食膏肉。我無家可歸,卻心懷此君,十年未曾求得一束筍。 先生選擇在江邊築屋,窗戶敞開,風聲水聲交織。秋風中不揮玉麈,翠竹欲動,聲聲清脆。 高歌一曲,不覺毛髮豎立,異境中生出清寒之感。便欲與青翠的竹子爲伴,謝絕那簡單的飯菜。 先生若能慰藉我大口吃筍的願望,我也願意展現我的真誠與美好。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風、雷神、筍苗等自然元素爲背景,描繪了先生對筍的獨特情感。詩中,「先生愛筍如愛玉」一句,既表達了先生對筍的珍視,也隱喻了其高潔的品格。後文通過對比「飫膏肉」與「求一束」,突顯了先生超脫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簡樸生活的嚮往。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