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本忠北上

· 王冕
天台有奇觀,方廣石樑懸斷岸。青天倒瀉瀑布寒,五百大士皆頑漢。 道人一出初無心,手翻貝葉開珠林。十載湖山玩清淡,白雲流水松風琴。 金策飛來鏡湖月,大禹山前看禹穴。玉麈橫揮檐葡香,石臺花雨如飛雪。 千山奇怪總筆底,妙語寫出山骨髓。巖泉一勺不足留,夢魂飛渡魚龍海。 皇州三月花柳輝,江南此時茶筍肥。君行已隨心所向,不嫌杜宇啼春歸。 玉堂故人知我有,問信向君應合手。爲言百事不能爲,舊時黑鬚今白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台:山名,位於浙江省東部。
  • 方廣石樑:指天台山上的石橋。
  • 斷岸:陡峭的岸邊。
  • 五百大士:指佛教中的五百羅漢。
  • 頑漢:頑固不化的人。
  • 貝葉:指佛經,因古代印度佛經多寫在貝多羅樹葉上。
  • 珠林:指佛寺。
  • 金策:指金色的策杖,象徵高僧或道士。
  • 鏡湖:湖名,在浙江紹興。
  • 大禹山:山名,與大禹有關。
  • 禹穴:傳說中大禹的墓穴。
  • 玉麈:指玉製的麈尾,古代文士用以拂塵。
  • 檐葡:即梔子花,香氣濃郁。
  • 石臺:指山上的平臺。
  • 花雨:形容花瓣飄落的景象。
  • 山骨髓:比喻山的精髓。
  • 巖泉:山中的泉水。
  • 夢魂:夢中的靈魂。
  • 魚龍海:比喻變化莫測的世事。
  • 皇州:指京城。
  • 杜宇:即杜鵑鳥,其啼聲常被用來象徵春天的結束。
  • 玉堂:指翰林院,古代文官的高級機構。
  • 合手:合掌,表示敬意。

翻譯

天台山有奇異的景觀,方廣的石橋懸掛在陡峭的岸邊。青天倒映着寒冷的瀑布,五百羅漢都是頑固不化的人。 道人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心思,只是隨手翻開佛經,開啓了佛寺的大門。十年來在湖山間欣賞清淡的風光,白雲、流水、松風和琴聲相伴。 金色的策杖飛來鏡湖的月光下,大禹山前觀看大禹的墓穴。玉製的麈尾橫揮,梔子花香四溢,石臺上的花瓣如飛雪般飄落。 千山的奇特景色盡在筆下,妙語連珠地描繪出山的精髓。山中的泉水雖美卻不值得留戀,夢中的靈魂飛越過變化莫測的世事之海。 京城的三月花柳燦爛,而江南此時正是茶筍肥美。你的行程已隨心所欲,不介意杜鵑鳥啼叫春天的離去。 翰林院的老朋友知道我有,向你問好應該合掌表示敬意。告訴你我百事無成,昔日的黑髮如今已變成白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天台山的奇觀和道人的超然生活,通過對比天台山的自然美景和道人的清修生活,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超脫世俗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佛教元素,如「天台」、「石樑」、「瀑布」、「貝葉」、「珠林」等,構建了一個超凡脫俗的意境。後半部分轉向對友人的送別,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隨心所欲生活的羨慕,以及對自己年華老去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