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相國遊武擔寺病不能從題寄

· 薛濤
消瘦翻堪見令公,落花無那恨東風。 儂心猶道青春在,羞看飛蓬石鏡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消瘦:指身躰瘦弱。
  • 繙堪:反而能夠。
  • 令公:古代對高級官員的尊稱,這裡指段相國。
  • 落花:凋謝的花朵,常用來比喻女子的青春或美貌的消逝。
  • 無那:無奈。
  • 恨東風:怨恨春風,因爲春風使得花朵凋謝。
  • 儂心:我心,儂是古漢語中的“我”。
  • 猶道:仍然認爲。
  • 青春:年輕時的美好時光。
  • 羞看:不好意思看。
  • 飛蓬:隨風飄散的蓬草,比喻女子的散亂頭發。
  • 石鏡:石制的鏡子,這裡可能指武擔寺中的某種石制裝飾。

繙譯

我這消瘦的身軀,反而能夠見到令公, 看著凋謝的花朵,無奈地怨恨春風。 我心中仍然認爲青春還在, 卻羞於在石鏡中看到自己如飛蓬般的模樣。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女詩人薛濤在因病未能陪同段相國遊覽武擔寺時所作。詩中,薛濤以“消瘦”自喻,表達了自己因病弱而無法隨行的遺憾。她用“落花”和“恨東風”來象征自己對青春逝去的無奈和哀愁。盡琯心中仍懷有青春的夢想,但現實的自己卻讓她感到羞愧,不願意在石鏡中看到自己憔悴的模樣。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薛濤對美好時光的畱戀和對現實的無奈接受。

薛濤

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脫樂籍後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薛濤與劉採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 ► 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