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暢當宿潭上西亭

· 盧綸
圓月出山頭,七賢林下游。 梢梢寒葉墜,灩灩月波流。 鳧鵠共思曉,菰蒲相與秋。 明當此中別,一爲望汀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賢:指竹林七賢,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
  • 梢梢:形容樹葉搖動的聲音。
  • 灩灩:形容水波流動的樣子。
  • 鳧鵠:鳧(fú),野鴨;鵠(hú),天鵝。
  • 菰蒲:菰(gū),一種水生植物;蒲(pú),香蒲,也是水生植物。
  • 汀洲:水中的小洲。

翻譯

圓月從山頭升起,我們在七賢林下游走。 寒葉輕輕落下,月光如波流動。 野鴨和天鵝一同思念着黎明,菰和蒲一同感受着秋意。 明天我們將在這裏分別,只能遠望汀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夜與友人在潭邊西亭共宿的情景。詩中,「圓月出山頭」開篇即展現了寧靜而明亮的月夜,與「七賢林下游」相結合,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後兩句通過對「梢梢寒葉墜」和「灩灩月波流」的細膩描寫,進一步加深了秋夜的靜謐與美麗。詩的下半部分,通過「鳧鵠共思曉,菰蒲相與秋」表達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情感,而結尾的「明當此中別,一爲望汀洲」則透露出離別的淡淡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以及對友情的珍視。

盧綸

盧綸

盧綸,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爲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爲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爲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