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李夷遇下第東歸因以寄贈

· 薛能
囊中書是居山寫,海畔家貧乞食還。 吾子莫愁登第晚,古人惟愛賤遊閒。 舟行散適江亭上,郡宴歌吟蠟燭間。 從此樂章休敘戰,漢兵無陣亦無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囊中書:指隨身攜帶的書籍。
  • 居山寫:在山中寫作。
  • 海畔家貧:海邊家境貧寒。
  • 乞食還:乞討歸來。
  • 吾子:對李夷遇的尊稱。
  • 登第晚:科擧考試中榜較晚。
  • 古人:指古代的文人。
  • 賤遊閑:指不以功名爲目的的閑適遊歷。
  • 舟行散適:乘船漫遊,心情舒暢。
  • 江亭:江邊的亭子。
  • 郡宴歌吟:在郡守的宴會上唱歌吟詩。
  • 蠟燭間:指夜晚的宴會。
  • 樂章:指詩歌或音樂作品。
  • 敘戰:敘述戰爭。
  • 漢兵無陣:漢朝的軍隊沒有戰事。
  • 無蠻:沒有蠻族的侵擾。

繙譯

你隨身攜帶的書籍是在山中寫作的,雖然海邊家境貧寒,但你乞討歸來。我的朋友,不要憂愁科擧考試中榜較晚,古代的文人喜愛的是不以功名爲目的的閑適遊歷。乘船漫遊,心情舒暢地在江邊的亭子上,夜晚在郡守的宴會上唱歌吟詩。從今以後,詩歌和音樂作品不再敘述戰爭,因爲漢朝的軍隊沒有戰事,也沒有蠻族的侵擾。

賞析

這首詩是薛能對友人李夷遇的慰問和鼓勵。詩中,薛能首先提到了李夷遇的貧睏和努力,然後勸慰他不必爲科擧考試的結果而憂愁,因爲古人更看重的是心霛的自由和閑適。後兩句則描繪了詩人理想中的和平景象,表達了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也反映了他對時代和平的渴望。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會昌六年進士第。宣宗大中末書判中選,補盩厔尉。懿宗鹹通中攝嘉州刺史,歷工部尚書、節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廣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稱留後,因屠其家。癖於詩,日賦一章,有《江山集》、《許昌集》。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