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流年:指如水般流逝的光陰、年華 。
- **漁父(yú fǔ):原指捕魚的老人,這裏代指隱居的生活。
- **塵纓:古代帽帶,這裏借指仕途。
- **堂堂:形容公然、毫無顧慮的樣子 。
- **故故:屢屢、常常。
- **分(fèn):天分、命運。
- **風騷:本指《詩經》裏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後泛指文學。
- **鄭聲:春秋時鄭國的音樂,因多淫靡之聲被斥爲亂世之音,這裏比喻不良文風。
翻譯
一回想起如水般流逝的歲月裏發生的所有事情,內心滿是驚惶之感。如今我已經放棄了隱居生活,踏上了仕途之路。美好的青春毫不留情地離我而去,白髮卻總是頻繁地滋生出來,像是在無情地欺負我。自古以來,大道困厄這種情況本就是命中註定;即便我的詩作能夠流傳於身後,又能有什麼榮耀呢?有誰會可憐我辜負了朝廷給予的力量,獨自在這世間通過發揚高雅的文學來破除不良文風呢?
賞析
這首詩情感深沉且複雜。開篇「一想流年百事驚」直接抒發對時光流逝、人生經歷的感慨,奠定了全詩略帶哀傷的基調。「青春揹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 以青春與白髮的對比,形象地寫出了時光的無情,抒發了詩人對歲月匆匆、容顏老去的無奈與悲哀。「道困古來應有分」一句,流露出詩人對自身仕途不順、命運多舛的豁達與認命,但又透露出一絲無奈;「詩傳身後亦何榮」則體現他對於身後詩名的看淡,有一種歷經世事的超脫。最後 「誰憐合負清朝力,獨把風騷破鄭聲」 詩人把筆觸落在文學使命上,感慨沒有人體會他一心用高雅文學去對抗不良文風的苦心,展現出他的孤獨以及對文學正道的堅守,全詩不僅有對個人命運的喟嘆,更彰顯出深沉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