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南山西峯題準上人蘭若

· 錢起
向山看霽色,步步豁幽性。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淨。 石門有餘好,霞殘月欲映。 上詣遠公廬,孤峯懸一徑。 雲裏隔窗火,松下聞山磬。 客到兩忘言,猿心與禪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杪秋(miǎo qiū):秋末。
  • 霽色(jì sè):晴朗的天色。
  • 豁幽性:開闊心胸,釋放深藏的性情。
  • 返照:夕陽的餘暉。
  • 亂流:波光粼粼的水流。
  • 千嶂:連綿不斷的山峯。
  • 石門:指山中的石洞或石壁。
  • 霞殘:晚霞將盡。
  • 月欲映:月亮即將出現。
  • 上詣(yì):前往拜訪。
  • 遠公廬:指高僧的住所。
  • 孤峯懸一徑:孤峯上只有一條小徑。
  • 隔窗火:透過窗戶看到的火光。
  • 山磬(qìng):山中寺廟的鐘聲。
  • 猿心:比喻心境如猿猴般難以平靜。
  • 禪定(chán dìng):佛教中的冥想狀態,心無雜念。

翻譯

在秋末的南山,我欣賞着晴朗的天色,每走一步都讓我的心情更加開闊。夕陽的餘暉照亮了波光粼粼的水流,寒冷的天空中連綿的山峯顯得格外清晰。石門那裏景色宜人,晚霞將盡,月亮即將出現。我前往拜訪高僧的住所,孤峯上只有一條小徑。雲霧中透過窗戶看到火光,松樹下傳來山中寺廟的鐘聲。當客人到來時,我們彼此忘記了言語,心境如猿猴般難以平靜,卻也進入了禪定的狀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末南山的美景和詩人拜訪高僧的體驗。通過「霽色」、「返照」、「寒空」等詞語,詩人傳達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氛圍。詩中的「豁幽性」、「兩忘言」、「猿心與禪定」等表達了詩人在自然與禪修中尋求心靈平靜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錢起

錢起

錢起,字仲文,吳興(今屬浙江)人。天寶進士,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曆中爲翰林學士。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傑出者。又與郎士元齊名,當時稱爲“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 4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