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煬帝行宮

· 劉滄
此地曾經翠輦過,浮雲流水竟如何。 香銷南國美人盡,怨入東風芳草多。 殘柳宮前空露葉,夕陽川上浩煙波。 行人遙起廣陵思,古渡月明聞棹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翠輦(cuì niǎn):古代帝王乘坐的裝飾華麗的車輛。
  • 浮雲流水:比喻世事無常,變化多端。
  • 香銷:香氣消散,指美人已逝。
  • 南國:指南方,這裏特指江南地區。
  • 怨入東風:怨恨隨着東風傳播。
  • 芳草:這裏象徵着春天的生機,也暗含了對逝去美好的懷念。
  • 殘柳:指凋零的柳樹,象徵着衰敗。
  • 露葉:沾滿露水的葉子。
  • 夕陽川上:夕陽照耀的河川。
  • 浩煙波:廣闊的水面上升起的煙霧。
  • 行人:過路的旅人。
  • 廣陵:古地名,今江蘇揚州。
  • 古渡:古老的渡口。
  • 棹歌:划船時唱的歌。

翻譯

這裏曾是帝王乘坐翠輦經過的地方,如今世事如浮雲流水,變化無常。 南國的美人已逝,香氣消散,她們的怨恨隨着東風,融入芳草之中。 宮前的殘柳只剩下沾滿露水的葉子,夕陽下的河川上升起浩渺的煙波。 過路的旅人心中涌起對廣陵的思念,在古渡口,月光下,聽到了划船的歌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煬帝行宮遺址的描繪,抒發了對往昔繁華的懷念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徵手法,如「翠輦過」與「浮雲流水」,「香銷南國美人盡」與「怨入東風芳草多」,形成了強烈的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感受。同時,詩中的自然景象如「殘柳」、「夕陽川上」等,不僅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也加深了對逝去輝煌的哀思。最後兩句通過「行人」的視角,引出了對廣陵的思念,以及在古渡口聽到的棹歌,增添了一種遙遠而深沉的歷史感。

劉滄

唐汶陽人,字蘊靈。體貌魁梧,善飲酒,尚氣節,好論古今事。工詩,尤長七律。屢舉進士,宣宗八年方及第,時發已白。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有《劉滄詩》一卷。 ► 1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