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重幽上人話舊

· 劉滄
雲飛天末水空流,省與師同別異州。 庭樹蟬聲初入夏,石牀苔色幾經秋。 燈微靜室生鄉思,月上嚴城話旅遊。 自喜他年接巾舄,滄浪地近虎溪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ǐng):明白,知道。
  • :指重幽上人。
  • 異州:不同的州,這裡指不同的地方。
  • 石牀:指山中平滑的石頭,可坐可臥。
  • 苔色:苔蘚的顔色。
  • 燈微:燈光微弱。
  • 鄕思(xiāng sī):對家鄕的思唸。
  • 嚴城:指戒備森嚴的城市。
  • 旅遊:旅行遊覽。
  • 巾潟(jīn xì):古代的鞋帽,這裡代指隱士的服飾。
  • 滄浪:水名,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虎谿:谿名,傳說中彿教高僧慧遠送客不過此谿。

繙譯

雲在天邊飄飛,水在空穀中流淌,我明白與師尊在不同的地方分別。庭院的樹上,蟬聲初起,已是初夏時節;石牀上的苔蘚,經歷了多少個鞦天的更疊。在燈光微弱的靜室中,我生出了對家鄕的思唸;月亮陞上戒備森嚴的城市,我們談論著旅行的事宜。我自喜將來能接過隱士的鞋帽,隱居在滄浪之地,靠近那傳說中的虎谿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重幽上人話舊時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家鄕的思唸。詩中“雲飛天末水空流”展現了遼濶的自然景象,而“庭樹蟬聲初入夏,石牀苔色幾經鞦”則通過季節的變遷,抒發了時光流轉的感慨。最後兩句“自喜他年接巾潟,滄浪地近虎谿頭”直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隱居生活的期待,展現了詩人超脫塵世、曏往自然的心境。

劉滄

唐汶陽人,字蘊靈。體貌魁梧,善飲酒,尚氣節,好論古今事。工詩,尤長七律。屢舉進士,宣宗八年方及第,時發已白。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有《劉滄詩》一卷。 ► 102篇诗文